红色藏品中的尘封往事
时间:2020-05-15 作者: 来源: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笔者从收藏的千余件藏品中捡选几件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藏品,讲述几段尘封的往事。
《新青年》与国际歌
《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创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20年9月第8卷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陈独秀主编。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共产国际号),已是纯政治性的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瞿秋白主编。
《新青年》书影
该刊在题为《新青年之新宣言》的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黑暗反动的旧势力,凭借世界帝国主义要永久作威作福,中国资产阶级自然依赖世界资本主义而时时力谋妥协。于是中国的真革命,乃独有劳动阶级方面能担负此等伟大使命。真正的解放中国,终究是劳动阶级的事,所以新青年的职志,要予中国劳动平民以知识的武器。新青年乃不得不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
瞿秋白译的《国际歌》中文歌词,首次在这个刊物上发表,它蕴含深刻的道理,感情丰富,代表着无产阶级的一种反抗精神。《国际歌》第一次面世的译本与现在传唱的有不同之处。中国共产党的无数党员,唱着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很多革命先烈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从容不迫地面对敌人的铡刀、绞刑架和枪口,英勇就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
《政治生活》与李守常的《土地与农民》
《政治生活》是1924年4月27日在北京创刊的(赵世炎任主编,撰稿人有李大钊、蔡和森、罗亦农等)。1925年秋,党在北京成立了以李大钊为首的北方区委,《政治生活》就成为北方区委的机关报。它是中国共产党第1个地方组织机关刊物,笔者收藏的这本《政治生活》剪报是时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司法厅副厅长陈雨皋于1959年捐出的。陈雨皋1924年为寻求救国真理,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他一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面广泛接触校内外进步社会团体,阅读《新青年》《向导》《创造》等进步刊物,这几期应该是他在京就学期间阅读过的。
共产主义先驱者李大钊于1925年12月30日,在此刊物上发表了著名的《土地与农民》一文,论述了农民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大意义,受到毛泽东重视,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教材。毛泽东曾对斯诺说过,谁能赢得农民就能赢得中国,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能赢得农民。1927年3月5日,他在《向导》第191期上发表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答复了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李大钊在这篇文章里提出:农民中最多数量困苦的阶级是自耕农和佃农,耕地农有,便成了广众的贫农所急切要求的口号。因此,国民革命必须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以解决。他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未来农村的美好前景:苟能按耕地农有的方针,建立一种新土地政策,使耕地尽归农民,使小农场渐相连结而为了广大农场,使经营方法渐由粗放的以向集约的,则耕地自敷而效率益增,历史上久久待决的农民问题,当能谋一解决。
《向导》与1926年的北京城
《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任主编,高君宇、瞿秋白、张国焘任编委和撰稿人,毛泽东、周恩来发表过重要文章,1927年7月停刊,出版201期。《向导》坚持党管党报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通过党报的思想引导,培养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党的建设与发展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向导》书影
《向导》第154期,1926年5月22日出版,有瞿秋白的《五卅周年大示威中之上海问题》、陈独秀的《直奉冲突之迫近与各方应取的态度》《孙传芳最近的主张》等文章,里面还有一篇北京通信《伤心惨目的北京城——反赤军努力创造的成绩》,讲述了军阀混战下北京市民的悲惨生活及共产党人面临的白色恐怖:自从4月初旬以来,北京人民即饱受飞机抛掷炸弹之威嚇,入城的张宗昌部下骑兵,策马沿街乱跑民,令人回想庚子年八国联军破京时景象,不寒而凛。商民相率闭门,前门外最热闹之街市,已变为荒凉冷落之场。各家门口多贴红黄纸条,或书“本号迁移已空暂停交易”,或者“修理门面暂停营业”,其未曾关门者,所陈列之货件,大半多价值极贱者……各学校多遭驻兵,学校经费固已不能发给,近且以扑灭赤化之名,搜检各大学,凡较进步的左倾的教员学生,均视为犯有赤化嫌疑,闻被列名通辑者至四百人之多,且发布布告“宣传赤化,主张共产,不分首从,一律处死刑”,又有反动派告密引线,所以现时凡平日稍有激进色彩者,均人人自危。
《共产党人》与群众路线
《共产党人》是1939年10月4日在延安创办的中共中央理论刊物,1941年8月20日停刊。张闻天任总编辑,李维汉任编辑主任。毛泽东为该刊撰写了发刊词,即《〈共产党人〉发刊词》,系统阐述了毛泽东建党思想,提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思想原则。党的建设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重温这篇经典文献,对于把握党的建设基本规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具有重要意义。
《共产党人》书影
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赢得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关键,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点。这期里有一篇李富春的《八路军作战区的群众工作》,指出共产党及八路军要在敌后方广大地区与狡猾的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残酷持久的战争,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只有依靠它的母亲,即群众,只有发动与组织群众,配合八路军及其他抗日军队,坚持华北抗战,建立抗日的民主的根据地,争取抗日的彻底胜利。
《威县、钜鹿县烈士英名录》
威县、钜鹿县位于河北省。这本为残本,没有出版日期,推断为1945年至1946年出版,书中详细列出了烈士的姓名、籍贯、年龄、性别、是否党员、出身、职别、牺牲时间和地方等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烈士牺牲以20、30岁居多,甚至有16岁的,恰如李大钊所说: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正是他们用鲜血缔造了新中国,用生命换来今日之和平。2014年8月,全国人大作出决定,将每年的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正好是国庆节前一天,让全国人民永远不要忘记,无数先烈前赴后继、奋勇献身,才有我们国家今天的繁荣富强、文明进步。
《威县、钜鹿县烈士英名录》书影
毛泽东与《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
1947年7月,由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出版的《论党的建设》一书,包括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共产党人〉发刊词》、《论干部政策》、《党的作风》、《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等文章。其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是第一个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中央决定,以文件形式要求全党同志加强锻炼党性,提高党性,培养党性,增强党性,使全党统一意志、行动和纪律。
《论党的建设》书影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最新信息
- 2020-05-15厚重古朴包蕴哲理 品建盏器型之美
- 2020-05-15红楼橱窗推出“红色记忆——红军标...
- 2020-05-15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富锦博物...
- 2020-05-15文物保护利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正当...
- 2020-05-15碑帖拓片市场回暖
- 2020-05-15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
- 2020-05-15中行推出“外汇兑换券发行四十周年...
- 2020-05-15人民银行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