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博物馆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博物馆发展 > 正文

48栋!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再添新成员

时间:2020-07-16   作者:佚名   来源:国家文物局  

  近日,鼓浪屿第三批历史风貌建筑经政府认定,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公布。

  新认定的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共计48栋,其中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建筑12栋,一般保护历史风貌建筑36栋。

  至此,鼓浪屿已认定的历史风貌建筑增加至439栋。

TIM图片20200716150121

  这一批新认定的历史风貌建筑具有保护价值高、建筑保存完好等特点,其中还包含2处红色文化遗产。

  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鼓浪屿第三批历史风貌建筑的认定,有助于推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系统性保护和提升,助推厦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下一步,48栋新认定的历史风貌建筑将按规定挂牌、测绘建档,市民将在鼓浪屿看到更多历史风貌建筑挂上“身份证”。

  同时,厦门市也将继续按照推荐名录,分期分批推动更多厦门历史风貌建筑得到认定与保护。

  从保护价值看,此次新认定公布的48栋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中,有3栋建筑为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保护价值较高。

  鼓新路46号的宏宁医院、市场路66号的黄氏小宗及黄氏小宗后厝。

  建于清代的黄氏小宗是本批新认定历史风貌建筑中建造年代较早的建筑之一,铺红色板瓦、砌燕尾脊屋顶,具有闽南红砖厝建筑的典型特征。根据官方认定资料,该建筑原为同安黄氏家族迁居鼓浪屿的支系祠堂,黄氏家族曾在此开设私塾,多位历史人物曾在此活动:除清末秀才黄伯铨在此当过塾师外,1842年,美国归正教牧师雅裨理与甘明医生在鼓浪屿活动时也住在此地。

  建造于民国时期的宏宁医院,属于典型的西式外廊式建筑,曾是美国归正教医生锡鸿恩(Edward J.Strick)的诊所,见证了西方医疗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认定公布的建筑中,还包含2处红色文化遗产。

  位于鼓浪屿泉州路54号的中共厦门中心市委联络站旧址和鼓浪屿虎巷8号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

  中共厦门中心市委联络站旧址原为“神州医院”所在地,1932年到1934年,这里曾是中共厦门中心市委的重要联络站,也是革命互济会和民武会成员的秘密接头点,其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使其兼具建筑价值。

  鼓浪屿虎巷8号于1930年成为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办公地,但在1931年遭国民党破坏洗劫,机关同志全部被捕,后因干部缺乏不再恢复中共福建省委,分别成立厦门、福州两个中心市委,其建筑背后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其余43栋建筑大多保存完好,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博物馆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