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博物馆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博物馆法治 > 正文

新华网评:让人类文明的瑰宝绽放新光彩

时间:2020-05-15   作者:   来源: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遗产大国和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目前已拥有世界遗产53项。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背后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估量。保护好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是前提,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从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守土有责,切实担负起保护遗产的责任。同时,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支持考古、开展研究、加强保护。此外,还要通过课堂教育、校外教育、公共教育、公共考古等多方面措施,动员全社会,形成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的更为深远的力量。
  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好人类共有财富,是一份深沉的文化觉醒与文化自信。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自古以来,文化便是沟通的桥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班超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国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向全世界宣传、推广,得到世界的认可和欣赏,有利于更好地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和信任,推动各国各地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一个对遗产心存敬畏、对文化充满自信、在传承中不竭创新的中国,必将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书写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让人类文明的瑰宝绽放新光彩。 (董璐 新华网)

  (国家文物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习近平谈云冈石窟: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博物馆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