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金圆券
时间:2020-05-15 作者: 来源:
金圆券是国民党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而发行的一种纸币。
民国金融券(1)
在国民党历史上,曾经有两次货币制度改革。一次是1935年的“法币”改革,一次是1948年的金圆券改革。虽然都是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所进行的,但是两者区别很大。前者是国民政府在1935年宣布白银国有后发行的纸币,客观上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起到统一货币、发展经济的作用,对推动历史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后者则完全相反,是国民政府在法币体系崩溃后,于1948年发行的纸币,是国民党统治崩盘的先声,阻碍了历史发展。
民国金融券(2)
1948年,蒋介石令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决定发行金圆券,目的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1948年8月,蒋介石秘密召集紧急会议,讨论金圆券的发行问题。与会大多数委员表示,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或硬通货作为基础支撑,只是在票面上改革,根本无法解决财政危机。财政部长王云五则认为,财政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进行币制改革刻不容缓,发行金圆券是当务之急。蒋介石给与肯定:“目前财政困难,王部长已作了报告,这次改革币制,已同外国朋友商量好了。”并示意大家赞成这项决定。
金圆券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金圆券取代法币。法币必须在当年11月20日前兑换成金圆券,按1元金圆券折合300万元法币兑换。禁止黄金、白银和外币的流通、买卖或持有,所有个人和法人拥有的黄金、白银和外币,应当于9月30日前兑换为金圆券,违者一律没收并严惩。严格控制物价,以当年8月19日价格为准,不得议价。实施仓库检查并登记,从严处理囤货者。
金圆券发行以后,没有任何支撑,一路狂贬。不久,一捆金圆券换不回相同重量的大米,上海等地不少商家干脆拒收这种没有任何信用的纸币,经济秩序一片混乱。
1949年6月,国民政府宣布停止金圆券,“以银元一元折合金圆券5亿元的比率回收”。几经周折,算是回到了“银本位”。至此,金圆券成了废纸,导致许多富裕家庭倾家荡产,财产付诸东流。
最新信息
- 2020-05-15厚重古朴包蕴哲理 品建盏器型之美
- 2020-05-15红楼橱窗推出“红色记忆——红军标...
- 2020-05-15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富锦博物...
- 2020-05-15文物保护利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正当...
- 2020-05-15碑帖拓片市场回暖
- 2020-05-15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
- 2020-05-15中行推出“外汇兑换券发行四十周年...
- 2020-05-15人民银行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